EN

新闻

丝路学院留学生代表参加2023年“国际中文日”世界青年圆桌会谈

发布日期:2023-04-21 文:

雨生百谷万物鲜,最是人间四月天。每年的4月20日,“谷雨”这一天,被定为国际中文日。今年,丝路学院留学生代表与人民大学中外学子共同参与“国际中文日”世界青年圆桌会谈,以“中文:文明交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展开交流讨论,展示不同语言文字承载和传承的多元文化魅力,庆祝第14个“国际中文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丝路学院院长杜鹏,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伍聪先后致辞,为中文日送上寄语和祝福,表达以中文联通世界,增进文明对话的美好愿景。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学院副院长江晓丽,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国际事务部主任兼科研与研究生部执行主任王红丽,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教务部主任万静,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张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陈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外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中文是增进不同文明对话的桥梁之一。本次圆桌会谈设立三个主题:回顾昨天——描述2022年影响全球的大事件,分享国际关注的中国文化作品;抒写今天——商讨打破文化刻板印象的途径探究中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评估标准;展望明天——梳理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中文学习者的挑战和机遇,探索ChatGPT助力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方法。

丝路学院加纳籍学生赵晗在会谈中提到,交流是语言最大的作用,不论语言能力高低,只要愿意开口交流,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当今社会,科技已经发展到语言不通亦可依托技术而实现交流。但是,翻译器只能翻译字面意思,只有自己学会汉语、学习中国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在含义。据他了解,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都在学中文。他认为,汉语已经成为世界语言。

丝路学院印度籍学生Ashutosh认为,中国文化和艺术不断受到世界的关注,汉语学习的热潮和中国学术著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跨国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把会说汉语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在中国学习的国际学生也逐年增长,涵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和创新的结果,是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结果,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结果。

丝路学院墨西哥籍学生南桥表示,语言交流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共享、交流合作和文化传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相互了解,增强互相信任和认同。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存在的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和媒介,在促进文明交流对话和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可以为增进文明对话、深化相互理解发挥作用。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增多和国际中文教育规模扩大,中文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文教育,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将中文列入工作语言。中文已成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媒介,对促进中国与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发挥着积极作用。

丝路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为留学生走近中文、感受中华文化提供窗口,让中文的魅力跨越时间与空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生生不息。

文:陆秋伊

编辑:陆秋伊